民心工程做成贴心工程 武清区拿出亮眼成绩单
津云新闻讯:武清区持续深入把为民办实事落到实处,把民心工程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为落实好党史学习教育与“我为群众办实事”,武清区深入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聚焦“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民生重点领域,持续推进民生工程,拿出亮眼成绩单。
据悉,武清区政府办自2017年以来,已累计实施民心工程项目203项,覆盖农村农业、居住环境、教育教学、交通出行、公共卫生等多个领域,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把民心工程做成贴心工程。
武清区民政局聚焦困难群体,健全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制度,今年已将386户746人纳入低保、66户155人纳入低收入救助、88人纳入特困供养。同时,还健全困难群众急难救助制度,打破户籍限制,实行急难事项“先救助、后审批”,及时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共为526户困难家庭发放急难救助金269.7万元。
为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破解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武清区在农村创建了等同于“日间照料中心”的“幸福大院”。据武清区民政局局长、二级巡视员刘振明介绍,目前全区已建成农村“幸福大院”114所,今年将再建设15所。“为确保‘幸福大院’稳定运营,我们同步建立了‘幸福大院’建设运营补贴制度,每所‘幸福大院’根据规模给予30万—50万元不等的建设补贴和每年2.5万元的运营补贴,纳入社会化改革运营试点的给予每年12万元的运营补贴。截至目前,财政已累计投入补贴资金8000万元。”
在适老化改造方面,武清区按照“一户一案”确定改造内容。目前,共为258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了适老化改造,铺设坡道172个,安装坡道扶手658米,安装床旁护栏65个、扶手232个,配备沐浴椅255只、各类手杖拐杖244个、防走失胸卡手环44个。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农村,武清区围绕农村全域清洁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三大重点,做好惠民工程。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面,截止2020年底,武清区已完成对301个村庄的污水处理项目建设,铺设管网1800公里,新建村级污水处理站282座,日均处理水量2万余吨,惠及农户11万户。据了解,武清区将在2022年底前,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现所有村庄“污水管网+村级污水处理站”全覆盖。
在武清区杨村街道泉州东里,通过“一肩挑”蒋芳芳的介绍,记者了解到,杨村街道泉州东里的商业公寓自去年9月到11月份改造了小区主干道,粉刷内外墙、更换雨水管、为居民更换了楼道窗户,同时,改造更换前征得了全部275户居民同意。现如今,改造后的小区焕然一新。商业公寓刘佳欣对记者说:“自从社区环境改造之后,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道路变得更加整洁,蚊虫等也显著减少,同时空间得到充分整理,停车问题也得到解决。”同样的,居住在小区的梁增芳也对记者表示,在老旧小区改造行动之后,车位问题解决了,进出小区比以前方便多了,她十分满意此次的社区便民工程。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今年,武清区政府办将继续“理旧账、补短板”,有针对性的对农村“幸福大院”建设等民心工程重点项目开展“回头看”工作,确保民心工程做一件成一件,持久高效发挥作用。下一步,武清区政府办还将继续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当好“参谋部”、“作战部”、“指挥部”,扎实办好各项民生实事,在民生工作上持续发力,真真切切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津云新闻记者苑美丽摄影马成)
标签:   民心工程 武清区 我为群众办实事 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