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天津武清区委书记戴东强 “非首都核心功能不会自然而然来到武清”
“不会因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纳入重大国家战略了,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就自然而然到武清来,科技成果当然也不会自然而然转化;传统的园区开发和招商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发展理念要求,所以也不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过去,各地在招商引资时,优惠政策摞起来一大堆,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他们不是吃不饱、穿不暖的人,但对创新创业来说,他们需要的是良好的产业生态和服务,光给补贴,他们干不了事。”
“武清是西服的料子,不能把它做成围裙。”“落实中央精神,实现高质量发展,不能光喊口号。”日前,天津市武清区委书记戴东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五大创新平台”建设主题集中采访活动中,掷地有声地向与会主流媒体记者传达出武清声音,而一席肺腑之言,不仅赢得了掌声,更引发了思考。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地有效推进,中国北方世界级城市群正在崛起,也正如戴东强所言,世界级城市群需要世界级产业集群,但各地如何有效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切实可行的方法论。随着武清推出“五大创新平台”政策,人才、资金、企业、产业都在不断被吸附至此,“武清现象”值得深究。
“单一给企业钱,企业干不了事”
《中国经营报》:“五大创新平台”是什么?怎么干?为什么能行?
戴东强:“五大创新平台”实际上是来源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结合武清多年来的经验和需求,打造研发创新、小试中试、通用制造、市场营销服务和投融资服务5个方面的创新平台,其目的就是要推动武清主导产业,即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1+4”产业集群化发展。这里的“1”即智能科技,未来它驱动谁,谁将会是“新动能”,而这“1+4”的产业还在进一步细分,只有构建起系统生态才能实现产业集群发展。作为世界级城市群,京津冀地区必然要有世界级的产业集群作为依托。
“五大创新平台”是我们工作的抓手,是落实供给侧改革和创新驱动的方法。作为基层政府,不能光喊口号。为此,我们提出“一个平台,N个主体”。比如生物医药产业,我们邀请国内顶尖生物医药公司作为龙头和主体,帮助我们共建研发创新平台,引进这样的研发平台落地就是“国家级”,然后再为多个行业企业提供研发创新服务。这样的平台是开放共享的,是低成本甚至是零成本的。通过这样的研发创新平台,推动企业和人才的创意、想法尽快落地,这样才具备科技成果初步产业化的能力。
当前,不少国内的高端科技人才留不住,或者这些高端人才没有落地,而是在多个城市中徘徊。以我亲身经历的一位高端人才举例,他们需要实验室,但是实验室需要投资,单一某个企业来投资建设负担非常重,但政府为一家企业投资也不现实。但事情要做,我们决定不仅要为他们一家企业提供服务,实验室建成后可同时服务多个这样的企业,这样就为众多企业减轻了负担。
而就小试中试平台而言,我们注意到这其实就是单件个性化的问题,主要目的是做出样品,看市场是否买单。过去,我们有非常成熟的条件,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就成为了我们的短板,因为建设这样的平台投入多、产出小。所以,我们引入北交控等龙头企业搭建小试中试平台,在企业自己生产的同时,可以服务若干个中小企业,进而弥补转化的短板。
还有如通用制造平台,现在很多企业都要求大而全,自己招工人、买设备、购置生产线,但从落实新发展理念来看,企业大可不必,因为来到武清,有我们和龙头企业共建的通用制造平台为企业的生产环节服务,企业不用每到一个地方都建厂房,一家一户生产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就市场营销服务平台,我们抓住一个核心点,就是政府为企业提供应用场景。企业来到武清之后,我们为其开放包括医院、学校等一系列应用场景,一旦其模式、技术或服务成功,企业就发展起来了。通过政府采购,助力企业快速成长,等企业翅膀硬了,就可以飞向全国、飞向全世界,服务全国、服务全世界。
通过对企业的长期研究,我们发现企业的成长有不同阶段,不同阶段都需要投融资服务平台予以支持。为此,我们围绕人才和资金两大要素,成立了科技企业融资服务联盟,建立智能科技、生物医药两项产业基金,同时联合天津科技融资控股集团打造了京津冀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周期、多角度金融链条服务。
有了产业生态,我们不怕企业不来。良好的产业生态和服务才是广大企业所需要的。只有这样,招商引资才能从“红海”走向“蓝海”,这也符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系统观念”。
“我们不怕花钱”
《中国经营报》:我们认为,“五大创新平台”颠覆了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与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有何区别?
戴东强:通过对此前的发展路径进行思考,我们有三点认识:一是不会因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出台了,非首都核心功能就自然而然来到武清。如果我们不做好应该做的工作,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光凭借离北京近,非首都核心功能不会来。
二是科技成果不会自然而然地转化。我们总是盼望人才带着成果来这里发展,通过转化科技成果“变现”成为生产力。过去,武清大力引进各类科研院所80多家,真正在武清进行成果转化的只有179项,可以说少得可怜。世界级研发机构和创新能力已经落户武清,为什么带动不了武清的产业发展?因为我们该做的事情没有做。我们应该思考,我们做什么,他们才愿意来武清,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
三是过去传统的园区开发、建设、招商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了,已经不适应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所以无法实现高质量发展。过去,园区通常是占用了一片土地,做好基础设施之后将土地进行分割出让,结果是有投资、有就业、有GDP,这很好,但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来衡量,却又是不成功的。
过去,对于园区发展,我们总结了四句话:有园区,少特色;有产业,少集群;有企业,少龙头;有产品,少品牌。为什么如此,因为没有实现高质量发展,缺少创新和竞争力。没有创新力推动的产业是不可持续的。
未来,产城融合才是我们的目标。现在,年轻人上下班非常困难和辛苦,以后在武清工作和生活就是楼挨着楼。在这样的园区里,要有咖啡厅,要有会议室,要能居住、能聚会、能休闲,打造成为以人为本的园区。
“五大创新平台”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和经验总结形成的。营造生态才是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才是符合企业生长规律的。人才离不开产业,产业也离不开人才。我们不惜资金投入,营造这样的生态,就是为创新创业提供阳光、土壤和空气。
标签:   武清现象 京津冀 戴东强 城市群 世界级 产业集群 武清区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