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央级、市级媒体都来了!所为何事?
近年来,武清着眼全局、凝聚合力,周密部署、压实责任,注重实效、发掘亮点,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力争实现全区营商环境提升跨越,为企业发展聚势赋能,以优质营商环境助推全区高质量发展。近日,由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新闻网站以及津云等市级新闻媒体组成的采访团围绕武清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的思路举措和亮点成效,来到天津红日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日药业)和信义汽车部件(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义玻璃)进行集中采访。
第一站:红日药业
在红日药业的生产车间,采访团的记者们透过参观走廊,观看了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包装的全过程,听取了企业文化建设、品牌培育及发展愿景介绍,对企业在原料甄选、生产工艺、产品检验等环节的品控管理有了更多了解。
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蓝武军介绍:“作为土生土长的武清区企业,公司上市后得到了武清区委、区政府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从产品研发到专利申报再到人才引进等方面,都给予了支持。”为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区科技局立足职能,以强化科技创新带动引领作用为抓手培育活跃的创新主体,主动深入红日药业解读科技政策,实施精准化服务,建立红日药业发展重点台账,由专人跟进企业发展进程。围绕红日药业发展基础和创新需求,积极对接市级部门,主动为企业匹配科技扶持政策,支持申报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进步奖等,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重点实验室、杀手锏产品等一系列资质,提升了企业品牌效应;认真落实科技项目支持、科技奖励、研发费补贴等市级政策,同时实施区级创新驱动发展政策,持续支持企业创新,累计给予红日药业科技扶持资金超过2400万元。
武清始终把强化顶层设计作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先手棋,成立了由区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36个成员单位和35个镇街、园区分别成立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建立武清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联席会议事规则和成员,构建长效工作协调运行机制。聘请30名区级营商环境监督员,明确监督员职责,收集企业问题,为营商环境建设建言献策;各职能部门结合自身工作制定了19项指标实施细则,全面卡准时间节点、列表分工协同作战,形成了全区“1+N”营商环境发展模式。此外,以“月报送、季通报、年总结”为形式,实时督促检查工作完成进度,有力推动全区营商环境提升,取得显著成效。
第二站:信义玻璃
来到信义玻璃的汽车玻璃生产车间,机械手不停地运转,操作工紧张忙碌,干劲十足,偌大成品库摆满了即将出口的产品。
“企业到哪个地方投资,首要考虑的因素就是营商环境。”信义汽车部件(天津)有限公司总经理洪永胜说:“这是我们选择落户武清的主要原因,在碰到困难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区委、区政府、开发区总公司和有关相关部门寻求帮助,我们提出的一些诉求都能得到很快的回复和解决,从我们公司目前的经营情况来看,年年都在增长,这就是最好的例证。”据了解,2020年11月,受国内港口集装箱短缺、订舱难影响,货柜的成品货物积压在仓库,客户催货、资金不能及时回流,影响企业正常运营,导致全年出口值增长幅度减少。
区商务局了解情况以后,加强与外资企业之间的交流互动和沟通,做到双向信息畅通,帮助企业纾难解困,及时对接国际物流公司,第一时间解决出口问题,通过协调联系,截至目前,中远船公司每周额外给企业5个舱位,有效缓解了出口订舱问题,减少库存压力,免除了企业后顾之忧,出口货物通畅顺利,实现了疫情之下的积极效应,预计2021年出口额可达到1亿美元。
实施外商投资“一站式”服务体系。依托外商投资信息报告系统、诚信档案管理系统及全程电子化信息公示平台,实现外资企业一次登录、一次认证、一次提交材料,即可办理企业注册、信息变更等事项。加强外商投资事中事后监管,落实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报告监督检查制度和国家外资统计制度。
不定期到有增资意向企业走访,了解外企在建设和生产经营中所遇到的资金、人才、信息等方面的需求和诉求建议,引导和支持外资企业增资扩股。2020年,全区新设外商投资企业55家;合同外资额3.83亿美元,其中增资2.6亿美元。“服务企业,解决问题是关键。”区政务服务办牵头,以“送政策、真服务、解难题”为主题,以全面增强企业满意度、获得感、信任度为目标,组织全区6支营商环境专项工作队即刻行动,全面启动对全区9000余家企业的大走访活动。并与海关等部门通力协作,切实为企业减轻负担、提振信心、助力发展。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武清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逐条明确责任单位,压实工作责任,与企业加强对接、精准服务。组织召开各类推介会议和撮合对接活动,让更多企业了解政策、享受政策,共为区内41268家各类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开展政策宣传168811次,落实政策40806条,协调解决问题59011个。
在持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方面,武清不断创新审批服务方式,全面推行“网上办、自助办、邮递办、咨询办、预约办”等形式的“不见面”审批服务,在城区开通无人审批超市,推出130余项无人审批服务,实现企业办事“最多跑一趟、一趟不用跑”,打造全区上下“崇商、重商、安商、暖商”的良好氛围,取得了显著成效。 下一步,武清区将持续以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天津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遵循,以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为基准,重点抓好强化顶层设计,高位推动落实。
提升武清区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规格,实行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双组长”制,扩容成员单位,升级优化营商环境联席会制度。对照市级文件精神,结合武清实际制定《武清区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分年度细化责任目标,形成《武清区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责任清单》,压茬推进落实。
充分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研究引进第三方力量,以企业群众办事难点、堵点为突破口,逐条、逐企查找存在问题,深度挖掘问题根源,精准施策、以评促改,推动武清营商环境不断提升。
落实政务服务“只进一扇门”,将区内7处政务服务大厅(政务服务中心、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税务大厅、人口服务管理中心、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社保(医保)武清分中心、市民服务中心)相对分散的办公资源及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整合,统一迁址至新中心,实现“多门”变“一门”,优化提升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
提高工程项目审批效率,努力实现“拿地即开工”。加大项目策划生成、区域评估等项目审批前期的基础性工作,强化容缺受理、承诺审批、“私人订制”等服务模式的推广应用,项目审批时限再压缩20天。
强化监督问责,开展营商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切实解决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能力不够、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在拼理念、拼服务、拼细节、拼干劲上下功夫,对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实行“零容忍”,一票否决,树立“不落实不行”,“该办的事情不痛快办就是错”的鲜明导向,打造全区上下“崇商、重商、安商、暖商”的良好氛围。
采访团一行边走、边看、边问,同工作人员深入交流,对武清近年来优化营商环境所取得的成就表示肯定。大家一致表示,要通过鲜活、生动的报道,阐述武清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创新发展的基因、动力、成果和未来,用一个个鲜活的实践成果、一件件生动真实的事例,全面展现武清营商环境提升跨越的丰硕成果。
来源:美丽武清
标签:   天津市 武清 武清区 营商环境